4月7日下午,东盟研究中心学术工作坊(第一期)在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418办公室成功举办。本期工作坊邀请到湖北省委党校政法教研部讲师肖阳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李云龙、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王鹏程、华中科技大学东盟研究中心硕士生杨文材四位主讲人。东盟研究中心主任黄栋教授、程时辉博士、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与学院本科生参与交流。会议由博士生杨子杰主持。
四位主讲人结合研究经历,介绍了自身最新的研究成果。肖阳博士以《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周边水外交的研究述评与展望》为题,对中国周边水外交的研究缘起、理论探索、区域实践、国外水外交的经验启示进行了阐述。他表示,在全球水资源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一种预防和化解跨界水资源冲突的新兴外交方式,“水外交”以其独特作用和战略意义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对中国周边水外交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探讨,为中国开展周边水外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战略引领和实践指导。肖阳认为,未来中国周边水外交研究,一是要重视水外交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水外交的主体构成、功能属性、推进路径以及遵循的国际法原则等本体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二是要拓展中国周边水外交研究视野,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水历史研究以及水外交相关跨学科研究,三是要创新中国特色周边水外交话语,对自身开展周边水外交实践作出充分合理的阐释,深度融入和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李云龙博士结合自身研究心得,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开展新冠疫苗合作的动因、成果与面临的挑战。中国与东盟开展新冠疫苗合作是地区卫生合作的典范,双方的疫苗合作具有保障生命和健康安全,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的动因。在成果方面,双方合作不仅为开展新冠疫苗的研发合作奠定重要基础,加大新冠疫苗的援助与交付构建免疫屏障,而且为推进新冠疫苗东盟本地化生产扩大供应能力。李云龙认为中国与东盟的新冠疫苗合作面临着病毒变异性影响,东盟国家政治、宗教因素阻碍,东盟国家民众疫苗接种速度较慢,域外国家对于疫苗合作的政治化等挑战。对下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在疫苗方面的合作,李云龙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王鹏程博士以《“东向行动”下印度与东盟关系新变化及对华影响》为题从关系新变化、发展动因、关系挑战与对华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享。王鹏程阐明了在印度的“东向行动”下,印度与东盟在政治、经济、防务安全方面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关系发生变化有多方面的原因。未来需要积极关注新的态势、评估其影响。杨文材硕士以《从碎片化到协同共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之进路》为题进行分享。当前,澜湄流域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能力不足、流域治理碎片化、治理机制不完善等三方面困境。为破解澜湄流域治理“碎片化”难题,“协同共治”是可供选择的现实路径。
黄栋教授对主讲人的发言情况进行评述。他表示跨学科的交流非常有意义,四位主讲人选择的研究议题非常有价值,体现了国别区域研究的前沿,展示了交叉研究的前景。譬如周边水安全,就融合了国际政治、公共管理、经济学、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这样做出来的成果会令人印象深刻。在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在国别区域研究领域,希望同学们能扩大视野、打开思路,摒弃过多的门户之见,把相关研究做深做透。
随后,各位同学与嘉宾就研究议题与学术论文写作进行互动交流。肖阳博士指出在聚焦研究议题时,要做好前期工作,阅读该领域所有的论文并进行分类,同时要有政治敏锐度,做学问要服务国家大政方针。李云龙博士分享了自己硕士以来聚焦论文选题的心路历程,提出要在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中找到自身的研究定位。最后,程时辉博士总结到,国别区域研究要立足于宏观层面,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结合公共管理学科背景,深入开展研究。
本次学术工作坊给同学们提供了认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者的机会,为培养有使命感、有视野、有见识、有底蕴的公共管理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未来将持续推出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欢迎广大师生的关注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