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郑斌)日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通知,我院共获得1个重大项目和2个重点项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获得多项课题立项的院系之一。
徐晓林教授的“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治理体系研究”项目获批重大项目(批准号:20ZDA038)。该项目服务于国家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战略,以构建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治理体系为主要目标,遵循“理论体系—设施安全治理体系—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的逻辑脉络与研究路径,首先从安全治理角度全面阐释数字政府的内涵和基础理论,然后重点关注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这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和重点防护对象的常态化安全治理,最后落脚到突发情景下的安全应急管理,以解决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研判、如何协同风险防范和应对等问题。
许晓东教授的“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模式研究”项目获批为重点项目(批准号:20AZD089)。该项目研究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模式的总体架构,以市域社会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基础设施研究为基础,构建反映市域社会基本状态及运行规律的数字化社会系统。在此基础上,针对市域社会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风险防控问题,利用跨媒体感知计算、知识工程、机器深度学习和区块链等智能技术,探索市域社会智能化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风险防控的模式,研究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模式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理。为保障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模式的实现,该项目还研究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治理机制、制度规范、技术支撑等保障体系,研究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资源统筹配置机制。
陈志霞教授的“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下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获批为重点项目(批准号:20AAZD019)。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等工具平台成为公众传递信息、表达意见的舆论主渠道,也成为广受欢迎的新型开放组织空间和高效群众工作组织动员工具。未来,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其影响和作用还将更加广泛和深入。该项目提出党的群众工作就必须主动积极跟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占领制高点和主阵地:一是利用新技术工具建构优化党和政府的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公民参政问政的网络平台,使之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阵地;二是利用新技术工具优化调查和宣传工作,比如,通过微博、微信、APP、大数据分析等工具的信息搜集优势,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的诉求呼声,也把党和国家的主流资讯及时便捷精准地投递给群众,使之成为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和舆论斗争的利器;三是利用新技术工具提供便捷的服务,如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困难群众的帮扶整合社会资源,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学习服务等;四是提高领导干部信息化工作能力促进群众参与,建立政府-群众性互动机制。
近年来,我院狠抓科研质量,采取一系列举措努力提高科研项目和成果质量。如学科带头人领衔申报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邀请国内名家为重大申报课题把脉号诊、组成科研团队进行集体攻关、对重大科研成果进行奖励等。学院已经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19年张毅教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慧社会下我国新型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研究”(批准号:19ZDA104),2020年学院又有三位学者获批3项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充分说明这些工作举措取得积极成效,并展现我院学者做“顶天立地”学问、勇攀科研高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