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01月23日,光明日报第7版以“期末‘夺分大战’背后的隐忧”为题对大学里“要分”现象、唯分数论、考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我院童文胜老师接受了采访,他表示,大学生应当正确看待分数代表的内涵,将提高分数的需要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要多考虑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光明网、人民网、搜狐网、新浪新闻、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近百家媒体积极转载讨论。
原文如下:
期末“夺分大战”背后的隐忧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3日 07版)
期末临近,夜晚的郑州大学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大学生们在复习备考。左冬辰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这个期末,对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李蕙来说,有点不一样。自从去年暑假决定出国留学后,她对分数的敏感程度直逼高考之时。
晚上十一点从教室复习归来,李蕙辗转难眠。半夜两点,她起床打开电脑,酝酿情绪,准备给一位选修课的老师写邮件,希望老师在期末论文打分时“手下留情”。
“只以一篇论文算成绩,手松手紧差别挺大的。”李蕙向记者解释,“分数对我太重要了,希望老师理解吧。”
期末,考试周。很多大学生正在各显其能,上演一场“夺分大战”。
“要分”现象在大学普遍存在
为了出国、拿到心仪大学的“offer”,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田微也没少请求老师“手松一点”:“我会按老师要求认真做每一份作业,上课永远坐第一排。”不过,田微坦言,她所做的一切,并非是真的想听课,“其实就是为了在期末向老师‘要分’时,能够更理直气壮一些。毕竟,没有哪个老师会拒绝表现如此积极的学生。”
“有效果吗?”记者问。
“好多门课成绩都是90分以上。”但究竟是“积极表现”还是“要分”起了作用,田微自己也搞不清。
“对于‘要分’,大多数老师都会有一个接受范围,比如学生具有85的水平,但只考了83,老师也不会拿2分难为学生。但如果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好,希望仅凭拉关系‘要分’,那老师肯定也不会考虑。”山西某高校学生张昊分析得头头是道。
和田微一样,湖南某高校大四学生王鑫也向老师“要过分”,但目的不同。“高数对我来说,实在太难。如果挂了科,会影响‘保研’、评奖。”最后,王鑫的高数得了61分,勉强过了及格线。
“这种‘要分’现象,我几乎每年都会遇到。”一位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20多年的老师告诉记者,这在如今的大学校园普遍存在,但求分目的与学校特点有很大关联。“比如,在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学生‘要分’往往是为了出国、评奖、保研;而在一些二三本院校,除了‘保研’,学生‘要分’多是为了及格甚至是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副教授童文胜不会直接批评学生,而会含蓄地告诫:“分数只能衡量你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如果你有提高分数的需求,就应把它化为学习的动力。”
唯结果论,校园“负面文化”惹的祸
“学生学习是为了健全人格、培养能力,为将来追求人生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报效国家和奉献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要分’这种行为显然违背了学生学习的‘初心’,既是人格上的瑕疵,也浪费了学习知识、训练能力的大好机会。”中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江华说。
“这是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在校园内的映射,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使少数大学生一切唯结果论,不重过程,因此出现了投机取巧实现自己目的的行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新闻传播学系主任武文颖指出。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坦陈,近年来,高校扩招使得在校生人数增加,一些高校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久而久之形成了校园“负面文化”,即学生在校期间不出事故、顺利毕业就算成功。在有些问题比较严重的高校,通过“划重点”“划范围”等方式在考前给学生“放水”,也被认为是正常事,相反那些按照规定给学生判分的教师却被认为是“与学生对着干”。
罗志敏进一步指出,高校教学考评考核与专业转换制度不完善,也是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对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计分的评价制度,但往往在实践中流于形式,学生的课程成绩最终要靠期末考试得分决定。另一方面,如果许多学生某门课成绩不理想,该任课教师不仅面临学生的责难,而且可能会在‘评教’中得不到学生的好评,进而影响自己的年终绩效考核。此外,虽然目前高校有专业转换以及课程调换制度,但绝大多数学生的选课被严格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从而导致有许多学生在学自己不感兴趣、学起来也很吃力的课程。”
“当然,登分、改分管理不够严谨,任课教师评分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师德师风督查监控机制,缺乏学生失范行为预防惩戒机制等,也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张江华说。
完善考评制度“专业立交桥”须建立
让学生和老师都焦虑的“要分”问题,究竟该如何化解?
罗志敏建议,应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知晓“学会做人更为重要”,并通过加强心理辅助、平时课程学习辅导等环节,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己、承认差距,增强对课程学习及成绩的预见性。
“完善教学考核考评制度。学生的成绩应体现在所修课程的整个教学时段。细化教学管理的各个重要节点,使学生在所修课程每一阶段的成绩都能得到科学、合理、完整的评定。”武文颖说。
张江华强调,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创新考核方式,例如规范登分改分流程、考教分离、题库随机抽题考试等途径,从管理上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
罗志敏指出,从长远来看,高校需积极创设条件,加快建立“专业立交桥”制度,提供广泛多样的课程,实行开放、自由、自愿的选课制度以及便捷的学分互换政策,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至少在专业大类范围内自由地转专业,同时也使他们能更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及教学模式。“同时,要扩大范围推行‘宽进严出’的学业考核以及学籍管理制度,破除以往那种‘人人都应按时毕业’的传统认知,保持一定比例的学业淘汰率。这样做不仅能督促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对教师也是一种解脱和保护。”
“制度设计非常重要,但现在还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让学生和老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童文胜说。
【链接】
光明网: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1/23/nw.D110000gmrb_20180123_2-07.htm
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123/c1053-29780847.html
搜狐网:http://www.sohu.com/a/218437696_372464
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o/2018-01-23/doc-ifyqtycx2189224.s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du.cssn.cn/jyx/jyx_zdtj/201801/t20180123_3824508.shtml
人民政协网:http://whkj.rmzxb.com.cn/c/2018-01-23/1939246.shtml
中国青年网:http://edu.youth.cn/jyzx/jyxw/201801/t20180123_11322403.htm
齐鲁网:http://edu.iqilu.com/news/20180125/38202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