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科技园区已成为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的今天,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显得越来越迫切。长期从事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的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教授徐顽强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科技园区应该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构建技术国际领先、产业体系结构完整、产业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产品质量上乘、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强劲的创新型园区,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产业支撑。以下是相关报道:
报道一:
【科学时报】华中科大徐顽强教授剖析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症结
http://www.polymer.cn/Html/IndustryNews/2006-1/12/_2006112110333661.htm
“我国高科技园区近20年探索成绩斐然,但不论是在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上,还是在建设的质量上,和‘老大哥’美国硅谷相比都还相距很远。”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教授徐顽强日前指出,比照世界科技工业园的考核标准“规范化、网络化、国际化”,即使我国最具规模的“科学城”——中关村科技园区,也存在政策、人才、资金、环境、资源等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科技园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仍然暴露出这么多的突出问题?以高科技园区管理与中介组织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徐顽强对产业、人才两大高新区主要症结进行了深入剖析。
为何产业结构总是趋同?
数据显示:我国不同地区在近期利益驱动下,纷纷开发相同产业进行同种或同类产品的生产,产业或产品类似的现象十分明显。根据原国家科委制定的分类标准,高新技术产业共有11个领域,国内高新区的产业却主要集中在其中的五六个领域。这种趋同甚至表现在具体的产品上——总共53个国家级高新区,竟有26个生产微机、16个在生产电视机!
正因为分工不清、竞争水平低,所有高科技园区内的企业整体呈现规模小、竞争力差的局面。徐顽强指出,53个国家高新区1997年全年的技工贸收入总计3388亿元,仅相当日本三菱公司年销售收入的1/6。其中,收入1亿元以下的企业占98.3%,2/3的企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83%的企业员工人数小于50人,还有大量5~10名员工的微型企业。2003年,尽管高新区技工贸收入增长到20939亿元,但总共3万多家企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仍只有2360个,近2万家企业收入少于500万元。
徐顽强认为,造成目前的局面,各高科技园区提供的所谓“优惠政策”难辞其咎。众所周知,国内高科技园区吸引企业进区优惠大多局限于土地、税收等方面,这种政策下形成的企业空间聚集脆弱性十分明显,由于并不重视其园区内在创新机制的建立,驻区企业自然无法显现出强烈的植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地区政策上的差距日益缩小,当某高新区的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时,区内的一些企业就可能会再次向其他政策更优惠的地方发生流动。正是这种流动,最终导致了各高新区在产业结构乃至形态上的趋同,以及各高新区之间在低水平上的恶性竞争。
高新技术产业从创新出世到成熟、衰退的时间较传统产业要短得多,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也十分短暂,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新企业将注意力放到“优惠政策”上,而忽视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设,导致的后果足以致命。创新产品更易达到成熟阶段,对技术水平并不很高的产品来说更是如此,而当它达到成熟阶段时,产品利润大大降低、企业竞争迅速加剧,此时企业要继续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只有靠降低成本;或者进行技术升级,进行差别化竞争。显然,前者走的是“成本路线”,区域环境十分重要,后者认准“创新”这一制胜法宝,基本不需进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地域转移。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策略,似乎还需进行“档次级”的更新。
由于高新企业本身持续创新缺乏,加上各园区整体协调工作不到位,导致了国内高科技园区产业聚群机制的缺失。园区内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大多数区内高技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所需的零配件现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区内企业之间业务关联不多,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的专业化供应配套少,高新技术产业咨询服务相当缺乏,更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企业。除中关村等少数高新区外,大多数邻近高新区的相关大学或研究机构,都未能成为高新区创新之重要的外溢来源,“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创新机制极不完善。
为何创新人才如此难觅?
人才是高科技园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同时是我国高新科技园区的一大“痛处”。虽然就人力资源总规模来看,我国各高新区人才并不少,有些人才甚至出现过剩的现象,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特别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及既懂科技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则仍然十分缺乏。徐顽强认为,这一方面来源于我国人才培养系统发展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高新区还尚未成为吸引最优秀人才的“洼地”。
徐顽强介绍,在美国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很好的地方,高新技术产业是最能吸引青年才俊的“行当”。他认为,导致国内高新区高级人才缺乏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严重的制约是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分配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作为创新型的高风险行业,高新企业只有建立很好的激励机制,才能促使从业者乐于创新和承担风险。在国外尤其是硅谷,通常采用高薪以及事实证明相当成功的“期权”来吸引和激励高级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类似期权的分配制度在大多数企业都未建立,就是普通收入也要大大低于一些垄断性行业,加之目前我国人们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够,高科技园区的生活环境往往又不到位,导致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的“最佳去向”仍是银行、电力等垄断性行业。
在影响人才走向的几大因素中,促进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的创新文化的缺失,可谓至关重要的一环。徐顽强认为,这种文化即是“鼓励冒险也接受失败、专业忠诚而非企业忠诚、讲求合作、重视非正式交流”的“硅谷文化”。研究显示,所谓“硅谷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发展所相容且正相关。高度的创新意识与高新技术产业高风险的特征契合良好;各种信息的迅速收集、处理以及对各种资源的快速整合,对克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高度的不确定性大有帮助,为此必须淡化企业内的等级制度、建立灵活的就业流动机制、加强人员间的合作和非正式交流。这种文化与显然传统的中国文化不相容,要促进我国高新区的茁壮成长,必须大力发扬这种“异质文化”,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亲密合作的社团文化的快速成形。这种意识和行为上的转变,是高新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壮大国家竞争力、早日富强的内在需要。
作者【科学时报】来源【中国聚合物网】更新【2006-1-12 11:00:57】
报道二:
【科学时报】徐顽强:从创新型园区建设中获得强大产业支撑
http://www.edu.cn/zhuan_jia_ping_shu_1113/20091109/t20091109_419227.shtml
在科技园区已成为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的今天,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显得越来越迫切。长期从事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的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教授徐顽强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科技园区应该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构建技术国际领先、产业体系结构完整、产业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产品质量上乘、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强劲的创新型园区,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产业支撑。
记者: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情况如何?在众多的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您认为大学科技园区该如何找准定位?
徐顽强:国内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于新世纪之交。以1988年东北大学创办的东北大学科技园为发端,目前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达62个,其中32个大学科技园位于国家级高新区内,占大学科技园总量的51.6%。这些大学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有“一校一园”模式、“多校一园”模式、虚拟大学科技园模式等。大学科技园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正在成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器,高科技人才的摇篮,并逐步成长为我国高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企业源、项目源、人才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学科技园由一个地理范畴向兼具地理、文化和制度等多重内涵的综合化范畴转化。大学科技园应该以“最优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经济的成本和最科学的规划,建设一流的大学科技园”为建园方针,以“人、自然、科技、产业和谐发展”为规划理念来推进园区建设,要深入发掘大学在其中的知识支撑作用,突出其在社会网络系统中的节点作用,加速人、财、物、信息、知识等在网络中的流动,加速资源的交换;发挥大学科技园技术辐射中心的特殊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记者:当前国外科技园区最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是怎样的?
徐顽强:世界各国建设高科技园的初衷、模式甚至称谓都不尽相同,目前国外科技园区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良好的区位环境优势。硅谷良好的区位环境是最有代表性的。硅谷的区位条件使得硅谷既不受大城市喧闹气氛的干扰,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城市优良的配套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信息源和资金流,促进自身建设和发展。(2)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世界上比较成功的高科技园一般都与科研机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英国剑桥科技园是欧洲最成功的科学园区,苏格兰硅谷和伦敦以西M4号走廊成为英国闻名于世的两个最大的高技术集聚区域。(3)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硅谷允许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硅谷人始终对创业津津乐道,对失败表现出极高的宽容。(4)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发展得好的国家,则风险投资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也就高。例如,美、英、法、日、德5国的风险投资之和占世界总额的90%以上,其高新技术产业占据了世界发展的主导地位。(5)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孵化成功率。美国政府规定参与政府计划的企业必须承担至少50%的项目经费,以增强企业的风险压力;项目由高科技企业提出,并经政府和相关领域专家评估,企业通过广泛竞争获得项目,由此得到政府的资助。通过这种市场化的计划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导向和企业主导的结合。(6)创造条件吸引人才,重视知识更新。国外高科技园区内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并为成绩优秀者提供学费、提高待遇。由于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的驱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员工都能积极学习业务,接受培训。
记者:创新型科技园区是近年来国家园区建设的重点,请分析哪些因素应成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应有之义。
徐顽强:政策法规系统创新。它包括开发政策、房产政策、财政政策、司法政策以及价格、关税、知识产权等规定。它为创新型科技园区规范各方面的行为,引导区内所有行业的发展方向。
环境管理机制创新。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是以良好的环境系统平衡为前提的。它包括环境的绿化和美化、社会治安、“三废”处理以及围绕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娱乐、医院、文化、电力、供水等各种生活与生产设施。
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包括建立保险机构,减小失业率、减小贫富差距,园区的物业管理系统。
咨询中介体系创新。它包括信息的采集和发布、计算机智能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出口和投资方面的法律咨询,以及资产评估、会计事务所、人才和商务中介代理。它对园区起着纽带的作用,可以降低风险,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和效率。
投融资体制创新。它指金融或准金融机构对园区的服务。在园区应当建立以财政拨款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为支撑,以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元投资体系。它对园区发挥着资金支持的功能,有助于园区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
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它包括教育系统培养出供园区挑选的人才,高等院校、政府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培养熟练工人、技术骨干、科学家、企业家等。这是科技园区发展的灵魂,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记者:未来国内科技园区的建设应该通过哪些因素来完善、改良和实现?
徐顽强:在发展理念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园区必须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社会道德观念。从原料的取舍、产品制造、产品流通和产品消费,乃至产品的报废、回收,必须对社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
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不仅要有一体化的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体系,还要有相应的一体化的监控与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相应的政策与法律制度等等,从而保证技术园区的良性发展和健康运行。
在园区建设上,不仅重视生产设施建设和交通建设,还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和人文道德环境建设。开发区选点最好利用城乡结合部的质量低劣的工农业废弃地、抛荒地,进行生态工程改造,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美化环境。
在合作方式上,坚持国际与国内两个合作,加大“走出去”的战略实施力度,利用国外资金和综合运用各种要素相结合,提升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由注重引进资金向综合利用国外要素转变,通过引进境内外人才,加强与提升技术开发机构的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引进中要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和国内产能过剩的项目。严格控制重复引进,设施重复建设,努力改变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功能、结构、模式趋同的格局。
作者【张林】来源【科学时报】更新【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