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钟书华教授于2012年8月27日在《中国科学报》上发表文章《实现“中国梦”,关键在行动》,深度阐述了我国实现科技强国与和平崛起的“中国梦”,并进一步提出了高等教育和科技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影响因素。相关报道如下。
中国的美丽梦想
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当时公认的世界科技中心。早在秦汉时期,就完成了生产工具和兵器的铁器化,形成了乾象历为代表的历法体系,出现了准确的太阳黑子记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地动仪),发明了造纸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发现了岁差、大气消光、太阳和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产生了《九章算数注》和《海岛算经》等数学史经典,求得当时世界最前列的圆周率数值……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内,中国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西方。据学者金观涛、樊洪业等的统计分析,公元前4世纪前后(西方是希腊文化时期,中国是战国时期),中西方处于大致相同的水平;公元4~11世纪中国科技呈平缓上升趋势,而西方则出现一个大跌宕;12~15世纪,中国的科技依然平缓上升,西方则经过大翻译、文艺复兴,发展水平虽仍居于中国之下,但在加速上升且趋于逼近中国。到16~19世纪,从整个趋势看来中国仍然在平缓前进,而西方则发生了科技革命,发展水平超过了中国。
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能否赶上西方,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问题。中国科技应有较快发展,应对人类科技事业作出新贡献,这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外在标志之一。
从历史上看,英、法、德、美等国的依次崛起过程,同时也是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过程。当大国崛起时,大国的科技蓬勃发展,处于世界发展前列。同样,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科技也应快速发展,发展水平应与大国地位相当。
从现实看,中国发展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现代化建设遇到了深层次问题,应对竞争和解决深层次问题都需要科技的参与和配合。在今天,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人产生了一个美丽梦想,那就是再现祖先的科技辉煌,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新贡献。如果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中期科技目标;那么,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应是中国和平崛起的远期科技目标。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2008年,中国政府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截至2011年5月,“”已引进114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据科技部统计:2000~201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从17.1万增长到122.2万,专利授权量从10.5万增长到81.5万;2005~2010年,在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方面,科学引文索引(SCI)从6.8万篇增长到12.2万篇,工程索引(EI)从5.4万篇增长到11.2万篇,科学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从3.1万篇增长到3.8万篇;2005~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从2182.5亿美元增长到4923.8亿美元。
到21世纪下半叶,世界科技中心在哪里?这里根据科技部2011年提供的数据,对5项指标进行简单评估。
其中,R&D经费的国际排名是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英国、韩国、加拿大;R&D人员的国际排名是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韩国、加拿大;发明授权的国际排名是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欧洲专利局、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国际排名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工程引文索引(EI)的国际排名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韩国。
比较表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在5项指标排名中靠前,预示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将出现在这些国家。这些国家排名也印证了学者程耿东的观点:“在未来的21世纪,美国不再可能成为世界科技的唯一中心,德国、日本、欧洲和俄罗斯都有一定的基础和技术资金的储备,亚太地区的国家发展势头很好,21世纪的科技中心和经济政治形势一样,可能呈现多中心或多极化的局面。”综合上述,初步结论是,未来将有多个世界科技中心,中国可能成为其中1个。
当下,中国如何行动
从科技发展战略角度,中国迈向世界科技中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为科技大国。目前,中国在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产出方面已成为科技大国,且得到国际上普遍认同。第二阶段是成为科技强国。科技强国的标志是,若干基础理论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土研究产生了若干诺贝尔奖获得者,拥有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发明,拥有若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集群。第三阶段是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按汤浅光朝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如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是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成果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为科学兴隆期。
显然,对中国而言,世界科技中心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是需要几代人持续努力的奋斗目标。但是,从文明史的大视野看,“中国梦”是可能实现的。在当下,关键是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快中国科技发展。
中国科技发展可视为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有许多影响中国国家创新系统演化的因素,如R&D项目管理、科技奖励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评价、公共R&D平台、创新服务组织、科技竞争、科技人才管理、技术入股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周期有长有短,影响强度有低有高,影响范围有大有小。其中,有的因素对国家创新系统演化存在着长期、宏观和根本性影响,这些因素是系统协同演化中的“序参量”,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具体讲,对中国国家创新系统有长期、宏观和根本性影响的因素是高等教育和科技制度。
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存在着强相关性。学者迟景明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中心形成于科学中心之前,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为科学中心的转移提供了重要基础与前提,高等教育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致科学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应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知识、方法和能力的训练平台及科学指南,让学生自由全面地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既鼓励学生“仰望星空”,也支持学生“脚踏实地”,让大学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重要人生驿站。
科技制度是近代以来科技发展建制化的产物,科技制度改革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反映当代科技运行特点,借鉴科技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有步骤地分步推进。科技制度改革要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渴望,呵护科技人员的精神家园;有利于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科技产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社会。
(作者系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相关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8/262441.shtm?id=262441
http://www.qstheory.cn/kj/kjbw/201208/t20120827_177781.htm
http://www.51atgc.com/xingyezixun/qitazixun/2012-08-27/1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