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办一流学院”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我院于2003年1月16日至17日召开了本年度首届学科建设研讨会。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应追求“标志性学科、标志性人才、标志性成果”。参加研讨会的有本院全体教师、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振文教授,一向关心和支持我院工作的陆家希教授也应邀出席。陆教授还专门撰写了一篇研讨会述评,对我院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全文另发于后),研讨会由总支书记徐晓林教授主持。
徐晓林教授和副院长刘建平博士先后作了主题发言。徐教授简要地回顾了建院以来的工作,特别是2002年的工作,指出要实现学院的“领导者的摇篮,政府的思想库”这个办学目标关键是学科建设要有特色,学术研究要有原创性成果,要有自己的“农家田”、“绝活”,日常工作要坚持教学、科研、咨询、培训四位一体。刘建平副院长就学科总体规划和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了发言,马彦琳博士就城市管理的问题作了纲领性介绍。其后,陈平博士、卢新海博士、王国华博士、王平教授、黄栋博士、蒋硕亮博士、陈鹤博士、王冰博士等都就学科建设、学院发展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学科建设问题
学科建设是学院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强力的学科,学院就将被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所淘汰。与会者一致认为,我院的学科发展方向、突破口已基本确定,这就是数字城市政府管理。对此,我们已作了大量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这我们可从《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为我院特辟的专栏上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到。我院在数字政府管理上的实践(如数字襄樊)已为省、市政府部门重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走在了前面。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下去的工作还做得不够。我们虽然发表了不少论文,出版了11种教材,完成了许多课题,然而,严格说来,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产生辐射效应的成果并不多。围绕学科建设产出的成果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产出的成果没有特色,不能让人交相传赞、引用、借鉴,那么这个学科也只是空壳。因之,数字政府管理作为本院学科发展方向和突破口,今后的关键是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须知,当今的公共管理热并不是所有方面都热,有热得发烫的,也有不热不冷的,更有冷得无人问津的。如果无论青红皂白,既不顾及现实的发展状况,又不顾及将来发展趋势,认为凡城市政府管理都热,都去抓,那肯定将在平淡中消耗力量。无论是热得发烫的,无论是不冷不热的,也不怕是冷得无人问津的,关键在于做到“人无我有”,你没有的我有,不仅仅有,而且具有前瞻性,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这样,即便是“冷的”也有存在和研究的价值。对此,有老师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有人说丑小鸭长得很丑,但丑确是它的独有特色,它让人过目不忘,让人铭记在心。搞科学研究,特别是搞社会科学研究,没有敢做丑小鸭的精神,即求异精神,是搞不出叫得响的成果的,这样,学科发展方面也就将停滞不前。所以抓学科建设也有一个三步走或“三部曲”的问题:一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这个定向既要有适用性,也要有前瞻性,要有战略眼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站得高、看得远;二是组织人力,开掘人力资源,这是学科建设的支柱;三是围绕学科发展组织课题,聚力攻关。
二、我院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研讨会上,大家对学院发展、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作了中肯分析。
第一,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即学院发展规模与学院人力不足的矛盾。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需求量大,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只有33人。有教师指出,我们学院现在的发展是数量的增长,而不是质量的增长。学院计划8—10年内发展到各类学生5000人,教师100人,不仅存在一个教师不足问题,而且存在一个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问题。这个问题当然要靠发展来解决,因为发展是硬道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之,如何发展,并且使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统一起来,这是需要我们今后认真研究解决的。
第二,结构性矛盾突出。在过去一年里,我们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不够,包括对社会有针对性的建议不够。其原因是我院教师存在知识结构年龄层次问题,我院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原来大多不是从事公共管理学研究和教学的,而且30多岁的年轻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因而研究方向上与本学科(公共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要有一个过渡期,目前所出成果在学科上显得有点庞杂且缺乏份量,本体性研究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要三、五年的发展空间。
第三,要重视国内学术交流,我院成立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但学术交流频繁,特别是国际学术交流频繁。有教师认为,强调办学国际化,要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加强往来,这无疑是正确的。国际学术交流确实为我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国内名牌大学之间交流的重要性。我们毕竟是在国内办学,旨在为国内培养公共管理人才,西方的公共管理知识主要产自西方本土,符合西方的国情、社情。虽然,世界文明成果有共性,可以为我所用,但总有文化、制度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强化与国内名牌大学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
三、关于办学目标的准确解释
研讨会上,不少教师提到“领导者的摇篮 政府的思想库”这个办学目标的内涵。教师们认为,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办学目标定位在当大官这个目标上,过高地拔高我们的培养目标,认为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是“出类拔萃”的领袖型人物,这个定位恐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诚然,我们培养的公共管理人才应该具有某种领导者的气质,他们即是将来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工作的领导者,这恐怕也有一个较长的实际工作锤炼过程,而不是一出校门就能成为一个指挥一方的领导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领导者”、“领袖人物”这样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强调人民公仆角色,“老黄牛”、“小黄牛”、“拉车夫”角色。与之相适应“政府的思想库”这个提法我们也应持正确理解态度,不要把“思想库”理解为单纯的出谋划策,战略决策,仿佛从我们这里走出的一定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家、谋略家,如孙子、孔明之类人物。如果这样理解,这样定位,也是不利于我们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的。我们培养的人才当然是要善于出谋划策的,但他们的思想首先必须是现代化的思想,这个“现代化”不仅是从技术管理角度上是现代化的,他们的思想意识,管理灵魂更是立足于人民的,是为人民的,是做人民的公仆,而非做人民的老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成长成为既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具有现代人文素质的人才是我们的“政府的思想库”的宗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