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加强一流教学、一流本科建设的行动计划》(校发[2008]1号)中指出:“特别注重启发式、探究式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全校营造重视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浓厚氛围。”在2008年暑期工作会议上,校党委书记朱玉泉在讲话中再一次强调“要以高强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帮助老师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将孙志强教授选录的部分国内外高等教育文献刊发于后,供大家参考。
孙志强教授,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退休教师,现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教学顾问,前不久又兼任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学风教风顾问组副组长。孙教授退休后,仍老骥伏砺、壮心不已,时刻关心华中科技大学的发展,关心我们学院的发展,不顾高龄,不顾寒暑,不避风雨,坚持到院系听课,经常给教师们传经送宝,给学校相关院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建议,对我校、我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最近,孙志强教授又秉灯熬夜,摘录了许多国内外关于大学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的文献,其奉献精神,让我们十分感佩。在此,我们建议老师们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读一读孙教授为我们提供的这些宝贵文献。在此我们特向孙教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关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文献选录
摘录人 孙志强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8年5月4日)摘录:
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希望老师们切实负起传道授业的光荣职责,注重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文件之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1998年10月5日-9日,巴黎)摘录:
应坚持以社会、文化需要为中心目标,促进加强课程的革新、学科交叉以及跨学科研究。应在基础研究与目标研究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
在同一院校内既抓教育,又抓研究,可以使二者的质量都得到提高。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首创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应该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开创者。高等院校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给他们提供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把他们教育成为民主社会的积极参与者,积极推动有利于公平与正义的变革。
创新教育方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
高等教育显然应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这就要求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进行深入改革,实行开放政策,……高等教育的内容、方法、实践和授课方式也应该丰富多变。
高等院校必须教育大学生成为学识渊博、理想崇高的公民,能以批判精神进行思考,会分析社会问题,能研究运用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应该利用和提倡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多种技能、才干和交流能力,学会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分析,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协同工作;在这种环境中,创造力的产生也需要将传统或当地的知识和诀窍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的教育方法也意味着应采用新型教材。这些还必须与新型测试方法结合起来。这些新型测试方法不仅应该能够增强记忆力,还应该增强理解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的工作现在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而必须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上。
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主要的、负责任的参与者。这具体应该包括学生参与对高等教育水平有影响的事务,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评估和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政策制定和院校管理工作。由于学生可以成立组织代表自己的权利,应对学生参与上述工作加以保证。
新的信息与通信技迅速发展,将进一步改变知识的发展、获得与传授的途径。……但是应牢记的是有了新的信息技术并不等于教师就不那么需要了,而只是改变了他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还应该牢记的是将信息转变成知识和认识的那种不断的对话变得更加重要了。
高等教育的领导责任重大,但可以通过与所有与高等教育有关的各方开展对话得到加强,特别是与教师和学生开展对话。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8年5月4日)摘录:
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希望老师们切实负起传道授业的光荣职责,注重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摘录: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要下功夫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勇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2005年1月,教育部《关于进一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摘录:
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定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2005年5月12日,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摘录: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议目标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2007年1月23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摘录: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
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
2007年2月17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摘录:
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风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重新制定本科教育政策——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此文件来自朱清时主编:《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外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摘录:
大学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发现者、一个学习者。共同的任务,将发生在校园内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大学的教育责任,是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这一共同的任务中来。学生在他们受“基础”教育时必须加强研究热情,创造与同伴、教授和这个社区其他人间的交流与合作。
研究型大学在体制上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平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学者——教学人员或学生——都在校园环境中学习,教育探索与知识创造是每个成员的共同目标和任务。
“研究型大学”这种提法很合适,要有一个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和研究者,他们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学术和智力环境健康与繁荣。
在接收一个学生时,任何大学要承诺为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培养提供最大的机会。这些机会包括;
1. 提供探究式的学习机会,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2. 培养学生所必需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使学生适合大学、研究生和个人生活的需要;
3. 培养艺术、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欣赏能力,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合适的深度和范围中体验这些学科;
4. 为学生毕业后作细致而又广泛的准备,不管他们将来是进入研究生院还是专业学院或寻找第一份工作。
然而,研究型大学的学生还应有额外的权力:
1. 有机会与有能力的高级研究人员一起工作,以便得到帮助和指导,从而努力学习;
2. 有参观访问从事科研工作所用的一流设备的机会,有进入科研实验室、图书馆、研究室、计算机系统和音乐厅的机会;
3. 有选择或改变所学专业方向的机会,有些专业方向是研究型大学所特有的;
4. 有与各种不同背景、文化、经历的人相互接触的机会,同追求各种知识层次的学者接触的机会,不论是新生还是高级研究人员。
创造这样完整教育环境的研究型大学将士培养出一批特殊的人才,他们具有探究和解惑的精神和热情,具有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他们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形成了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经历。正是这类学生为下世纪提供了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具有创造力的领导人才。
改革本科教育的十种方法:
1. 在建立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
2. 构建探究式的一年级教学
3. 构建新生基础
4. 拆除各学科间教育的壁垒
5. 使交流技能与课程学习相结合
6. 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
7. 由顶点教学达到顶点(最后的学期应注重在一个主要的学习计划上,充分利用前几个学期所掌握的全部形成完整的研究与交流能力。)
8. 教育研究生成为实习教师
9. 改革教师酬金制度(研究型大学必须承诺对教学和科研有最高标准的要求,建立对承担义务并有显著教学效果的老师实行酬制度)
10.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1984年10月 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摘录:
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应该要求:
1. 高等学校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知识、能力、技能以及态度等方面产生可以证明的进步。
2. 为授予符合社会和学校规定的高校水平要求的学位,上述可以证明的进步是在成文的、表述清楚,当众宣布并保持的成绩标准的指导下产生的,这些标准是根据社会和学校对大学水平的定义为授予学位而制定的。
3. 上述进步是有效地取得的,也就是说,在学生和学校的时间,精力与经费的使用上,是讲究成本效益的。因此教育质量的合适标准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成果——主要是知识、能力和技能这样的学习成果。成果也可以包括学生成长的其他方面,如自信心、毅力、领导才能、同情心、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不同文化和学术流派的理解力。
我们坚持认为,要是美国的高等学校能够将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三个条件的知识付诸实践的话,那么本科教育的质量就会大大改观。这三个条件是:(1)学生投身学习,(2)严格要求,(3)评价和反馈。
关于学生投身学习的建议
三个重要条件中的第一条——对改善本科教育来说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投身学习。所谓“投身学习”,我们指的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和努力。
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之一是学生的时间。
我们将学生投身学习看做学生学习的关键。
1.高校行政管理者要重新分配教师和其他学校资源,以加强对一、二年级本科生的服务。
2.教师应更多地使用积极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
讲课是学校生活的一项基本内容。讲课可以是有用的、经济的和有效的。但是,研究证明,各种教学形式的结合使用,可能是提高学生投身学习的有效方法。我们调查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建议高校教师采用:
△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和学习有关课程。
△鼓励多种形式的实习和其他有严密指导的实践性学习。
△组织讨论小组(特别是在人数多的大课程)。
△要求课堂发言和争论。
△在适当的学科发展模拟教学。
△吸收实际工作者担任访问教师。
△为个人的自修项目和有指导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
上述方法的依据是:一个人可以问化学家有什么知识,但是只有在他干了化学家的工作,他才算是具体了解了那种知识。对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来说,情况也是这样。学习一个科目,意味着要表述它,要借助它的基本知识进行工作,要遵循它的方法,要采纳它的观点。积极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
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既认真对待自己的学科问题,也热情关心他们的学生。他们非常关心让学生在说写中磨炼自己的技能,扩大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自己的综合、想象和创造力。培养这些能力和技巧,就是高等教育真正不朽的作用。
3.使用教学技术设备的目的应该是增加而不是减少师生之间在学业问题上的个人接触。
4.各高等学校要制定一个从学生录取到毕业都能积极投身教学的指导和辅导计划。学生人事部门、学生导师、教师和行政管理者都要自始终参加这一工作。
5.各校应该围绕特定的学习课题或任务,努力创建社团。
6.高等学校和学生服务机构的行政管理者,要为现有的课外活动计划提供充分的财政资助和场地,给以充分的承认,并组织能最大限度增加学生参与机会的活动。
7.学术行政管理者要尽可能多地把部分时间制教员同全日制教员合为一体。
关于实现严格要求的建议
这里说的要求指学生和学校期望得到的教育成果。多数大学生及其家庭,对教育的希望集中在作为学业成就象征的学士学位上。
我们关于这些问题的建议的目的在于:促进各校规定授予学位必不可少的大学水平学业成绩的标准;鼓励高等学校为教师和行政人员指明他们作为学者和领导者的始终如一的方向。
8.各校教师和主管教学的行政人员,要商定并传达关于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技巧的文告。
9.学士学位的所有接受者至少要受整整两年的文科教育。在大多数专业范围内,这将要求扩大本科教学计划而超出规定的四年。
10.要扩大广博的文科教育的要求并恢复其活力,以确保:(1)课程内容不仅直接着眼于学科知识,而且着眼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综合能力;(2)学生和教师能使各科知识互相结合、融为一体。
11.各校要检查和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它与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协调一致。
12.社区学院、学院和大学应把文科教育和学生主修专业两方面水平的评定作为授予学位的一个条件,以此补充学分制
13.高等学校在必要时应开设补习课和补习班,但要确定相应标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些标准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好今后大学水平的课程。
14.在通过留用、晋升、终身职位保证和酬金来奖励教师时,直接负责人事的行政人员应从广义上来规定学术水平的含义,并应要求教师实际表明这种学术水平(教师的大多数“研究”活动可以称之为“学术”,其中许多是永远不会在主要的专业杂志上发表的。这一基本事实,已由那些研究过大学教师队伍的人用大量文献材料证明了)。
15.高等学校校长应努力使他们学校的行为体现诚实、正直、自由、平等、博爱和尊重别人等理想——这些必不可少的社会价值观念。
关于评价和提供反馈的建议
16.大学教授和学院院长应设计并实施一种系统的计划来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17.在改变现行的评价制度时,学院、大学行政领导和教师应保证所用的工具和方法能适合:(1)要传授和培养的知识、能力和技能;(2)学校本科生教育的既定目标。
18.教师应参与评价学生所用的工具和程序的制定、使用、管理和记录,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手段。
19.直接负责教师人事安排的学校行政官员应更多考虑教学在人员雇用和决定留用、任命、提升、报酬等过程中的比重,并应改进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1982年5月)、《再谈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其他》(1982年6月)(该两文均选自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资深教授、原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著:《竞争与转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摘录:
现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还相当普遍,教师从头讲到尾,不留一点时间,不放过一个问题。这种讲法,表面上受学生欢迎,实际上是不好的,特别是对培养创造能力是很不利的。
多年来相当严重地忽视了因材施教这个原则。让两头向中间靠,把好的和差的都往中间靠,……。这样下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培养不出来的。
讲改革教学方法,就要解决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问题。……要在传授知识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什么现在进行教学改革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不那么容易?我想原因就在于习惯势力。
列宁说过: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但是,我们既然认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势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那我们就下决心改。
《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原载《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摘录:
在中国的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从来没真正缺少过实践环节。但是若比较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总体上,则明显感到我们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产生这个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被动实践”一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何谓被动实践?即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都是由教师制定的,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既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其害处还不仅仅是窒息学生创新思维,而且这种实践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难以深刻,自然日后也就影响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动实践是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程序(路线)的设计,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
启发学生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要真抓课堂教学》(作者为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原华中科技大学教务长、现华中科技大学教学顾问王筠教授)摘录:
在提高教育质量中,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居首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文化“互动”;教师在这一文化“互动”中具有特殊作用;在目前教学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正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问题,要防止和克服“照屏宣科”等影响师生“互动”、损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倾向。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名家论创新》(周洪林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摘录;
1973年,博克(1971-1991年任哈佛大学校长20年)任命罗索夫斯基为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责成其重新研究学院目标。1978年,罗索夫斯基提出关于共同基础课的报告,于第二年起四年内推行。这些共同基础课,对学生知识广度的最低标准提出了五点要求:
必须能清楚、有效地思考、写作。
必须对某专业有一定深度的知识。
必须具备文艺审美能力、认识现实与历史的历史方法、现代社会科学概念与分析,物理、生物学计量、实验方法。
必须对道德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思考的经验。
必须有更为广阔的生活经验。(第156-157页)
《美国高等教育》([美]德里克·博克著,乔佳编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摘录:
这些学校都这样给教育目标下定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发起这场改革运动的先驱艾尔佛诺学院给其学生制定了下列目标:
1. 发展有效交际技能;
2. 提高分析能力;
3. 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发展做出重要判断的能力
5. 提高社会交往老练程度;
6. 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7. 发展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的能力;
8. 发展对艺术和人文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感受性。
《哈佛大学》(姜文闵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摘录:
原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在哈佛大学成立350周年大会上的说,高校给学生三个法宝:
一是学习上选择的自由;
二是在学生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三是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行为转化为自主行为,使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和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
《大学教育现代化》(韩延明著,山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摘录:
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
1. 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
2. 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
3. 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6. 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
7. 具有与他人协调和国际交往的能力。
《学术责任》([美]唐纳德·肯尼迪著,阎凤桥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2月。唐纳德·肯尼亚迪教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了35年,其中7年任系主任,1年任教务长,12年任校长。1993年卸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现任斯坦福大学环境科学教授和名誉校长。)摘录:
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使命,也是教师的主要学术职责。然而,近年来在美国大学中,科研和发明创新已经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这或许只是代表了一种暂时的过渡状态,最终将被一种逐步达到的新平衡所取代。在这种新的平衡中,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人,然后才是技术。研究和学术将与教育青年学生的责任紧密结合。
在社会对当代大学的许多期望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能教好学生。
《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1月。教育家、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是罗素的老师,据称是能读懂爱因斯坦理论的少数科学家之一,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以一部《教育的目的》著称,该书的影响十分深远,他和罗素、杜威一起,被评论者称为近代三大教育哲学家。)摘录:
一种设计得很好的大学课程是对普遍规律进行的广泛研究。我并不是说脱离具体事实的抽象研究,我的意思是,应该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研究,让它们说明一般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应该以研究开始,并以研究告终。……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并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必然是错误的教育。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人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大学确实传授知识,但它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传授知识。……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会产生令人兴奋的环境氛围,知识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会发生变化。某一个事实不再是简单的事实:它具有了自身所有的各种可能性,它不再是记忆的负担;它充满活力,像诗人一样激发我们的梦想,像设计师为我们制定目标。
想象是这样发生作用的:它引导出适用于种种存在的事实的普遍原理,然后对符合这些普遍原理的各种供选择的可能性进行理智的思考。它能使人们面对一个新世界建构起一幅知识的图景,并通过展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使人们保持探索生命的热情。
想象具有感染力而且能够迅速蔓延,它不能用尺码或磅秤衡量,然后由教师分配给学生。它只能由那些本身充满想象地探索学术知识的教师去传播。……组织建设一所大学全部艺术就是拥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的学术知识为想象之光所照亮。这是大学教育中最关键的问题。
但是我们绝不能认为,大学以创新思想的形式生产的产品只能通过发表署有作者姓名的论文和著作来衡量。人类生产精神产品的方式正如它的思想内容一样富于个性。对某些思想极为丰富的人来说,用文字写作或以书面形式阐发自己创造性的思想似乎是不可能的。在任何一个教师群体中,你都会发现一些杰出的教师不属于那些发表论文专著的人之列。他们创造性的思想须要通过讲演或个别讨论的形式,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得到阐发。这些人对人类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然而,当他们的学生过世之后,他们也与无数对人类有恩却未得到感谢的人长眠在一起。幸运的是,他们中有一位流芳百世,那就是苏格拉底。
因此,,根据署名发表的作品来评价一位教师的价值是极其错误的,而今天在某种程度上却出现了这种错误的倾向。因此,我们坚决反对权威管理机构那种有损效率和对无私热情采取不公正的态度。
但是,在考虑了所有这些情况后,对教师群体总效率的一种恰当的评估方法是,从总体上看它以论文专著形式所体现的思想方面的贡献。这种贡献应以思想价值而不是以数字来衡量。
《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1979——1995)》([美]欧内斯特·L.博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博耶博士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曾任纽约州立大学校长、美国联邦教育署长、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该演讲稿是他自己从1400多份演讲稿中挑选出的12篇构成的。)摘录:
我们当然应该意识到,学术意味着通过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有一种应用知识的学术,即发现一种方法去把知识和当代的问题联系起来。此外,还有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
我相信,当学术不再仅仅意味着出版著作,而且包括设计课程、服务社会、教导学生的时候,我们将不必为提高大学的学习质量而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美国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七条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摘要:
为了提高美国本科教学质量,美国高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七条对策。这七条对策包括:鼓励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反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学生给予较高的期望,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及其不同的学习方式等。十年来,这些措施在美国大学普遍应用且成效显著,对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不无启示作用。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性变化》([美]玛丽埃伦·韦默著,洪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摘录:
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中心,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原则1:教师少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原则2:教师少讲,学生多发现;
原则3:教师多做设计工作;
原则4:教师作更多的示范;
原则5: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互相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
原则6:教师创造学习氛围;
原则7:教师做更多的反馈工作。
以上七条原则互相给合形成一种让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方法。如果遵循这些原则,就有助于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顾问、导师、教学设计者和优秀的学习者。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美]L·迪·芬克著,胡美磬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摘录:
有意义的学习分类(摘录者注:指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2. 应用;
3. 综合;
4. 人文维度;
5. 关心;
6. 学会学习。
《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美国德州A&M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校友田国强教授,原载《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1期)摘录:
尽管给学生课程提纲,在国外是对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完全是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已经成为规范,但在国内一直忽视这一工作。……这一现状严重不合国际教学规则和惯例,在我们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培养教学时,对方首先索要课程提纲,并将之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估标准。所以,我们在改善教风上可以首先从要求每门课必须给出教学提纲这件事入手。建议学校制定出一个统一规范的课程提纲,设计包含许多具体要求,比如课程目标、课程教材、参考书目、阅读材料、预前知识、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后答疑、课程作业、习题课时、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等,在上课前发给学生、上校园网,并提交给院(系)一份供存档。
《掌握教学技巧》([美]约瑟夫·罗曼著,洪 明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摘录:
根据二维扩大模式设计的教学评价表
回答问题时,请将恰当的数字填在括号里:
1. 强烈反对
2. 不同意
3. 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 同意
5. 非常同意
1. 我的老师对课程的相关知识似乎十分了解( )
2. 我的老师解释问题很清楚( )
3. 我的老师准备充分,讲课有条理( )
4. 我的老师教学时充满激情( )
5. 我的老师对教学很投入( )
6. 我的老师给我挑战,激励我尽最大的努力学习( )
7. 我的老师评定成绩时表现出公正性( )
8. 我的老师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 )
9. 总的来说,我的老师是一个能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 )
10.总的来说,这门课程是一门高质量的课程
注:第1、2、3、4项针对求知热情;第5项针对教学态度;第6、7项针对有效动机;第8项针对师生相互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