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在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以及出版社补充推荐的基础上,经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专家评审、网上公示,教育部确定1688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教材)。2014年10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入选第二批“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书目,我院徐晓林教授、杨兰蓉副教授主编的《电子政务》教材和谭术魁教授、陈莹副教授编写的《土地资源学》榜上有名。
《电子政务》教材已经获批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材,具有较高的编写质量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本教材建设之初,我们就着手团队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团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研究方面,我们积极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将研究的新进展及时纳入教材中,丰富了教材内容。我们已着手将国际学术前沿和团队的研究成果纳入到本教材的建设中来。本教材吸收了国内外电子政务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内容编排合理、扎实,既包括一般性电子政务基本概念和技能知识,也包括一些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围绕电子政务逻辑红线,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相对完备知识。与其他同名或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优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观点新颖。本书提出了“业务重、流程再造、资源共享、组织虚拟是评价电子政务成熟的四个基本维度”的创新观点。
2、体系结构完整。本书注重理论的前沿性、知识的系统性,介绍与剖析了世界各国电子政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并结合编者多年来在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务理论体系。
3、理论结合实际。本书以理论为纲、实践为本,强化能力训练和案例教学,注重理论的前沿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并通过丰富的案例使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增强可读性和启发性。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通过案例教学、科研辅助的探究式研究型教学和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平台开设的实践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电子政务》教材对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近五年,本学科主持国家级重点和重大课题5项,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等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这样的排名和研究成果也得益于我校将电子政务学科作为主打学科的战略安排。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短缺与有效配置问题日趋明显,这一新形势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土地资源学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该本《土地资源学》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注重学科基础理论,同时关注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的介绍和探讨。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使得书中的数据、方法、技术在学科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注重学术性和应用性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如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整治开发等,引用大量研究案例,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
三是紧跟土地资源管理形势,突出实用性。土地资源学研究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土地资源管理是“与时俱进”的,这也要求土地资源研究要紧跟形式,加强实用性。书中很多例子都体现了这一点,如书中涉及我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等内容。
此外,本教材在内容结构和编排设计上也体现了规范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