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入选第四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名单,我院徐晓林教授、杨兰蓉副教授的《电子政务》课程榜上有名,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荣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教育部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电子政务》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我院的《电子政务》课程2006年被列为华中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以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各方面进行高标准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次申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经过网络评审、专家会评以及上网公示等过程,最终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荣誉,是我院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所取得的成果。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各个方面的要求,包括对主讲教师、课程教学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体系、教材建设、采用教学方法、手段、考试、考察形式等各个方面,是全方位的考察,哪个方面的欠缺都是不行的。从课程建设的体会来说,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内容体系的建设,一个就是教材的建设,这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重视内容体系的设置 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什么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最重要的问题呢?因为课程建设的主导思想是要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需要。我们培养的目标是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学模式已不是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了,而应该是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根据这两个需要去设计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不单纯是教学方面的,其实是个研究工作,是一种教学研究。
现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针对本科生而言的,而且是针对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而言的。怎样教好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去研究这个课程在整个学生培养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课程在整个行政管理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此课程所对应的这个领域或者说分支学科的发展。
在课程的内容建设上,还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这就体现了基础性,但它又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的课程,所以又要体现分支学科的发展水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东西,还要告诉学生所在学科最前沿的东西。
其次,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尤其是《电子政务》课程,从本质上讲《电子政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更要求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好的内容体系应该有好的教材来体现,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必须要有好的教材。博士生可以不要,导师讲自己的研究成果可能就是最好的教材,但本科生不一样,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没有好的教材是不行的。
教材建设是课程教学条件建设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教材的不断更新是课程建设水平提高的标志,核心是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电子政务》的讲义于2000年9月在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中开始使用,2002年1月被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选中作为教材正式出版。该教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该教材被中山大学等著名大学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教材和必读参考教材,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为了加强《电子政务》的课程建设,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科学研究,我院电子政务学会的成员在电子政务领域进行了相关专题研究,以加强电子政务的原创性研究与相关资料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写了专门用于本科教学的《电子政务》教材(徐晓林,杨兰蓉,科学出版社,2010),该教材已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们还编写了与课程学习配套的《电子政务学习与考试指导》(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与2002年的《电子政务》相比,2010年出版的《电子政务》教材总结了多年教学与研究的实践,比较好地体现了关于课程内容体系设计的思想。